?水轉印設備生產中,外觀缺陷(如圖案模糊、氣泡、劃痕、漏印等)通常與設備參數、材料質量、操作流程等因素相關,需針對性排查并解決。以下是常見缺陷的成因及解決方法:
?

一、圖案模糊、清晰度差
成因:
水轉印膜質量差(圖案分辨率低、油墨附著力不足)。
活化劑噴涂不均勻或過量 / 不足,導致膜溶解不充分或過度溶解。
承印物表面有油污、灰塵,影響圖案轉移貼合。
水溫過高(導致膜過早溶解)或過低(溶解速度慢,圖案擴散)。
解決方法:
更換優質水轉印膜,確保膜面平整、圖案清晰,油墨穩定性好。
調整活化劑噴涂參數:保持噴槍距離(通常 20-30cm),勻速噴涂,確保膜面均勻覆蓋(以膜面剛好溶解、無堆積為準);根據膜材質調整活化劑濃度(如 PET 膜與 PP 膜所需活化劑比例不同)。
加強承印物前處理:用酒精或專用清潔劑擦拭表面,去除油污、雜質,必要時進行噴砂或磷化處理(增強表面附著力)。
控制水槽水溫:通常保持在 25-30℃(具體按膜的要求調整),避免水溫劇烈波動。
二、氣泡、褶皺(圖案與承印物間有氣泡,或膜面褶皺)
成因:
承印物浸入角度不當,帶入空氣(如垂直插入易產生氣泡)。
活化劑未完全揮發就開始轉印,膜面與承印物間殘留溶劑。
水槽水面不平穩(有波浪),導致膜面漂浮時褶皺。
承印物表面有凸起、棱角,轉印時膜面拉伸不均。
解決方法:
調整承印物浸入角度:采用 45° 傾斜緩慢浸入,減少空氣卷入;復雜曲面件可分區域逐步貼合,用刮板輔助排氣。
控制活化劑干燥時間:噴涂后等待 5-10 秒(根據環境溫度調整),待膜面微粘但無液體堆積時再轉印。
穩定水槽水流:檢查水循環系統,確保水面平穩(可加裝擋板減少波動),膜面鋪設時保持平整無褶皺。
預處理復雜工件:對棱角、凹槽部位進行預加熱(50-60℃),增強膜的延展性;轉印時用軟海綿輕壓褶皺處,輔助貼合。
三、漏印、圖案殘缺(局部無圖案或圖案斷裂)
成因:
水轉印膜局部未溶解(活化劑噴涂漏噴或膜面有破損)。
承印物表面有脫模劑、蠟質等,導致圖案無法附著。
轉印時膜面移動(如水流沖擊),與承印物錯位。
干燥 / 固化不充分,圖案被擦除或脫落。
解決方法:
檢查活化劑噴涂覆蓋范圍,確保膜面無漏噴;使用前檢查膜的完整性,剔除有破損、劃痕的膜。
徹底清除承印物表面的脫模劑:用專用脫膜劑清洗,或通過高溫烘烤(如金屬件 200℃以上烘烤)去除油脂。
固定膜面位置:在水槽邊緣加裝定位裝置,轉印時膜面與承印物對準后再浸入,避免水流帶動膜偏移。
優化干燥固化工藝:轉印后先自然晾干 10-15 分鐘,再進入烘箱(溫度 60-80℃,時間 15-30 分鐘),確保圖案完全附著。
四、劃痕、雜質附著(圖案表面有劃痕或異物)
成因:
水槽內有雜質(如灰塵、膜碎屑),轉印時粘在圖案上。
承印物表面有毛刺、銳邊,刮傷膜面。
后處理時(如擦拭、烘烤)工具不潔(如抹布有沙粒)。
解決方法:
定期清理水槽:每天換水,過濾循環水,轉印前用刮板清除水面漂浮雜質。
預處理承印物:打磨表面毛刺、銳邊,確保光滑無凸起。
規范后處理操作:用柔軟無塵布擦拭多余水分,烘箱內放置防塵網,避免灰塵落入。
五、顏色偏差、發花(圖案顏色與標準色不符,或局部變色)
成因:
活化劑與膜的油墨不兼容(如酸性活化劑腐蝕堿性油墨)。
水溫過高導致油墨擴散、變色。
固化溫度過高,油墨受熱分解。
解決方法:
選用與膜匹配的活化劑(咨詢膜供應商推薦型號),避免化學反應導致變色。
嚴格控制水溫在規定范圍(如高溫敏感型膜水溫不超過 28℃)。
調整固化溫度:根據油墨耐溫性設定(通常不超過 80℃),避免局部過熱(如烘箱內溫度均勻性 ±5℃)。
六、通用預防措施
設備校準:定期檢查水槽水平度、傳送帶速度、活化劑噴涂壓力,確保參數穩定。
材料檢驗:每批次水轉印膜、活化劑到貨后,做小樣測試,合格再批量使用。
操作培訓:規范員工操作流程(如浸入速度、角度、噴涂手法),避免人為誤差。
環境控制:保持車間潔凈(建議加裝防塵網),控制溫濕度(溫度 20-30℃,濕度 50%-70%),減少環境對轉印的影響。